南堡开发区医院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四)
发布时间:
2013-08-06 09:10
3.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
3.3.1大气影响预测评价
项目投入营运后,其大气污染源主要为食堂油烟以及污水站产生的臭气,污染源强详见工程分析。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建成后大气污染物源强很小,故对其污染源强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1)食堂油烟
项目食堂采用罐装液化气为燃料,液化气为清洁能源,用量为1.8t/a,污染物产生量很少,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食堂共设灶头1个,为小型规模。根据现状情况分析,项目所排油烟的量为0.03kg/h,油烟产生浓度为10mg/m3(风机风量为3000m3/h)。排放的油烟废气经过油烟净化器使油气分离后,由食堂顶部进行排放,油烟净化器的净化效率不低于80%,经处理后油烟排放浓度为2.0mg/m3,能够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相应标准。
(2)污水站臭气
项目改扩建完成后,污水站采用“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流程,包括化粪池、调节沉淀池、消毒接触池、污泥浓缩池等,运行过程会有恶臭气体产生,由于污水站不涉及生化处理工艺,故产生的恶臭气体较少。项目污水处理设施设于封闭的污水站内,由工程分析可知,恶臭气体产生量很少。臭气浓度随扩散距离的增大而衰减,100m外其影响明显减弱,距恶臭源300m基本无影响。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3.3.2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项目本身对外环境的影响分析
项目改扩建后新增噪声源主要为供水加压泵、污水泵等新增的泵类以及油烟风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噪声强度为80dB(A)~85dB(A)。确定本项目新增噪声源强及降噪效果见表3-6。
表3-6 项目新增噪声源强及降噪效果 单位:dB(A)
声源 |
设备名称 |
数量(台) |
源强dB(A) |
降噪措施 |
降噪效果 |
地下一层 |
供水加压泵 |
1 |
85 |
设置在地下一层封闭的泵房内,基础减震 |
≥25 |
污水站 |
污水泵 |
1 |
85 |
设置在地下封闭的污水泵房内,基础减震 |
≥25 |
食堂 |
风机 |
1 |
80 |
低噪声设备、设备基础减震 |
≥20 |
本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主要考虑三个重要因素:各个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通过所在围护结构的屏蔽效应和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衰减。
点声源预测模式如下:
①室内声源计算模式选择:
Loct,1=Lwoct+10lg(Q/4∏r12+4/R)
Loct,2(T)= Loct,1(T)-(TLoct+6)
Lwoct= Loct,2(T)+10lgS
式中:Loct,1—室内点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频带声压级,dB(A);
Loct,1(T)—室内点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总频带声压级,dB(A);
Loct,2(T)—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声压级,dB(A);
Lwoct—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
r1—室内点声源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
R—房间常数;
Q—为方向性因子;
S—透声面积;
②室外声源计算模式选择:
Loct(r)=Loct(r0)-20lg(r/r0)-ΔLoct
式中:Loct(r)-点声源在受声点的倍频带声压级,dB(A);
Loct(r0)-参考位置r0处的倍频带声压级,dB(A);
r-受声点距离声源的距离,m;
r0-参考位置距离声源的距离,m;
ΔLoct-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包括声屏蔽、遮挡物、空气吸收、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量);如果已知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Lwoct,且声源可看作是位于地面上的,则Loct(r0)= Lwoct-20lgr0-8。
本项目新增噪声源距离场界的距离见下表。
表3-7 项目新增声源距场界距离一览表 单位:dB(A)
声源 |
数量 |
源强 |
距各场界的距离(m) |
|||
东场界 |
南场界 |
西场界 |
北场界 |
|||
供水加压泵 |
1 |
60 |
20 |
20 |
84 |
98 |
污水泵 |
1 |
60 |
94 |
10 |
10 |
108 |
风机 |
1 |
60 |
74 |
108 |
30 |
10 |
考虑设备房围护结构衰减、距离衰减、空气吸收衰减后场界贡献值见表3-8。
表3-9 噪声源对场界的贡献值 单位:dB(A)
监测点 |
场界 贡献值 |
叠加现状值 |
标准值 |
达标情况 |
|||
昼间 |
夜间 |
昼间 |
夜间 |
昼间 |
夜间 |
||
东场界 |
34.5 |
48.7 |
43.1 |
55 |
45 |
达标 |
达标 |
南场界 |
41.0 |
56.1 |
47.6 |
55 |
45 |
超标 |
超标 |
西场界 |
40.5 |
56.1 |
47.5 |
70 |
55 |
达标 |
达标 |
北场界 |
40.1 |
53.6 |
46.1 |
55 |
45 |
达标 |
超标 |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新增的供水加压泵、污水泵、风机等设备到场界的噪声贡献值为34.5~41.0dB(A),设备运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限值,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本项目设备噪声到达南侧场界的噪声预测值为昼间56.1 dB(A),夜间47.6dB(A),到达北侧场界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46.1dB(A),南侧场界昼间、夜间噪声,以及北侧场界夜间噪声预测值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由医院现状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可知,本项目南侧场界声环境受到南源路交通噪声的影响,现状值已经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北侧场界夜间声环境受到三友碱厂俱乐部、舞厅的影响,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也较高。项目场界声环境质量受本项目设备噪声影响较小,受外环境影响较大,故本项目设备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①给水加压泵
给水加压泵源强约85 dB(A),将给水加压泵置于新建医技楼地下一层封闭的泵房内,设备安装基础减震,采取上述措施后,可降噪25 dB(A)。给水加压泵产生的噪声经过建筑物阻隔,再经过距离衰减后,对地上病房的噪声贡献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故给水泵房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②污水泵
本项目新增污水泵噪声源强为85 dB(A),将污水泵设置在地下封闭的污水泵房内,设备基础减震,采取上述措施后,可降噪25 dB(A)。污水站位于场址西南角,污水站距离最近敏感点急诊住院综合楼约25m,经过距离衰减后,污水泵产生的噪声对医技楼处的贡献值约为32.0 dB(A),贡献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③油烟风机
本项目新增油烟风机噪声源强为80 dB(A),油烟风机设置在食堂顶部,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震,采取上述措施后,可降噪20 dB(A)。食堂位于场址北侧,距离最近敏感点医技楼约40m,经过距离衰减后,油烟风机产生的噪声对医技楼处的贡献值约为28.0 dB(A),贡献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2)道路交通噪声对本项目声环境的影响分析
①本项目周边路段
本项目位于唐山市南堡开发区南源路东侧,项目场界距离南源路边界10m,本项目敏感点急诊住院综合楼距离南源路边界的最近距离为50m。
本项目敏感建筑物与项目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的距离具体见下表。
表3-10 临路建筑与各路段关系表
敏感建筑物名称 |
路段 |
敏感建筑物相对道路方位 |
建筑物与道路红线距离 |
建筑物与道路中心线距离 |
路段性质 |
急诊住院综合楼 |
南源路 |
道路东侧 |
50m |
63m |
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25m |
本评价主要针对南源路交通噪声对项目敏感建筑物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②交通车流量
唐山永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9日对本项目西侧南源路的车流量及交通噪声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11 监测时项目西侧路况及交通噪声
时间 |
地点 |
路长 |
路宽 |
交通噪声 dB(A) |
车流量大型车 (小时) |
车流量中型车 (小时) |
车流量小型车 (小时) |
备注 |
昼 |
西侧 南源路 |
2.4km |
25m |
63.8 |
21 |
30 |
381 |
汽车 |
夜 |
51.1 |
0 |
0 |
72 |
由于南堡开发区处于高速发展期,故车流量年均增长按15%计算,本项目预计在2014年以后投入使用,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及交通量年均增长统计情况,车流量变化见表3-12,交通量预测到近期(2014年)。
表3-12 近期预计2014年以后投入使用时新增车流量
车型 车流量 |
大型车(辆/时) |
中型车(辆/时) |
小型车(辆/时) |
|||
昼间 |
夜间 |
昼间 |
夜间 |
昼间 |
夜间 |
|
南源路 |
3 |
0 |
5 |
0 |
57 |
11 |
③噪声预测模式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推荐的公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模式。即将公路上的汽车流按照车种分为大、中、小3类,先求出某一类车辆的小时等效声级:
各类汽车在行驶中平均辐射声级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大、中、小型车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L0 Eb=77.2+0.18Vi
L0 Em=62.6+0.32Vi
L0 Eb=59.3+0.23Vi
Vi 为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km/h;大、中、小型车速按30、35、40km/h;折减20%作为夜间平均速度。
混合车流模式的等效声级是将大、中、小3类车流等效声级叠加求得。即
Leq(T)=10lg〔100.1leq(h)1+100.1leq(h)2+100.1leq(h)3〕 (A.16)
用式(A.12)、(A.16)和参数对南源路的交通噪声到达本项目最近敏感建筑物—综合楼处的噪声进行预测,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见表6-7。
表3-13 近期2014年预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dB(A)
预测道路 |
项目分类 |
Ni (辆/h) |
|
|
10lg(Ф1+Ф2)/л |
△L |
Leq(h)i |
Leq(T) |
|
南源路 |
大 |
3 (0) |
82.6 (0) |
-10 (0) |
-9.24 |
-1.8 |
-2 |
43.6 (0) |
45.2 (33.0) |
中 |
5 (0) |
73.8 (0) |
-8.45 (0) |
-9.24 |
-1.8 |
-2 |
36.3 (0) |
||
小 |
57 (11) |
68.5 (66.7) |
1.54 (-4.64) |
-9.24 |
-1.8 |
-2 |
37.9 (33.0) |
注:括号内为夜间
由上表可知,南源路昼、夜间新增车辆交通噪声到达本项目综合楼的贡献值分别为45.2 dB(A)、33.0dB(A),叠加现状值后,交通噪声对本项目急诊住院综合楼的噪声预测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
根据环境保护部文件关于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10]7号)可知,在规划或已有地面交通设施邻近区域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建设单位应当采取间隔必要的距离、传声途径噪声削减等有效措施,以使室外声环境质量达标。本项目拟建综合楼退道路红线50m,且经预测,南源路交通噪声到达本项目医院综合楼的噪声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限值要求。
本项目设计在综合楼四周进行绿化,绿化带选择枝叶繁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乔、灌、草合理搭配密植,经过绿化带的阻隔后,本项目环境噪声将更进一步改善。
3.3.3水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改扩建完成后,雨水、冲洗场地用水等经雨水系统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分离后与其它生活污水、医疗废水等一起排入院内新建的污水站进行处理,污水站采用“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流程,处理后项目污水能够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的预处理标准要求。处理达标的废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南堡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地表水不造成影响。
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本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途径
本项目给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应,不设取水井。医院废水经院内污水站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入南堡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途径主要是污水站建构筑物(池底、池壁)、污水管道防渗不当导致废水下渗对地下水可能的污染。
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项目的污染物性质、防渗措施及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对本项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可知,项目场地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为2.0m左右,相对标高7.20m左右,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补给,以人工开采、侧向渗透排泄为主,动态受季节、气候、环境等影响明显。地下水位年变幅0.5m本场地地层渗透性为弱透水层,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为微腐蚀性。
项目区域包气带岩性分为六个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区;③细砂区;④粉质粘土区;⑤细砂区;⑥粉质粘土区。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和典型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分析,项目场地粘土层过滤和吸附能力较强。项目场地地表以下-0.8~-3.2m范围内连续、稳定分布着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防渗效果较强。
表3-14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分级 |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
强 |
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
中 |
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
弱 |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 |
表3-15 典型岩土层的渗透系数
岩土层 |
渗透系数(cm/s) |
岩土层 |
渗透系数(cm/s) |
粉质粘土 |
1.2×10-6~6.0×10-6 |
细砂 |
6.4×10-4~1.2×10-3 |
粘质粉土 |
1.5×10-6~6.0×10-5 |
中砂 |
6.0×10-3~2.4×10-2 |
黄土 |
3.0×10-4~6.0×10-4 |
粗砂 |
2.4×10-2~6.0×10-2 |
粉砂 |
6.0×10-4~1.2×10-3 |
砾砂 |
6.0×10-2~1.8×10-1 |
综上所述,区域地层包气带防护性能较好,根据导则中对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等。
(3)项目防渗措施
项目采取完善的防渗措施,强化场地防渗性能,防渗措施如下:
①项目施工期间对污水站建构筑物(池底、池壁)等均作防渗处理,防渗面为抗渗混凝土层,至少150mm厚、表面覆防水涂料、防水卷材,渗透系数≤
10-7cm/s。
②废水管线均采用耐腐蚀的PVC管道,污水设施选用先进可靠的设备、泵类、阀门和管件,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预防并减少废水跑冒滴漏现象。
③项目运行期、员工日常生活过程中应加强管理,节约用水;设专人定期检查污水设施及排污管道,发现破损、渗漏处应及时修理。
(4)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排水系统、自建的污水站各工艺单元均按国家规范采取防渗措施,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小于10-7cm/s。经采取措施后,污染物渗入地下的量极其轻微,微量下渗污水经过土壤拦截、净化和吸附作用,不会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
3.3.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医院医疗性固废属危险废物,按照唐山市《关于加强特种垃圾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要求,该院已与唐山市宝洁医用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该公司负责处置医疗垃圾。医院负责做好医疗垃圾收集存储工作,按要求将医疗垃圾分类,锐器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存储;其它用塑料袋分类收集,确保不破不漏,存放专用垃圾储存箱、加锁封存,暂时存储在医疗垃圾贮存间,然后该公司承担医疗废弃物运输和集中处置工作,定时到医院开锁收取医疗垃圾,按规定消毒、运输。本项目医疗垃圾贮存间位于场址的西北角,医疗垃圾贮存间需设危废标志。
生活垃圾采用封闭式积存,统一由环卫部门按日清运。
医疗垃圾贮存间封闭,严格做到防风、防雨、防晒、防丢失,地面采用防渗混凝土,能够确保渗透系数≤10-7cm/s,项目产生的医疗垃圾做到及时清运。采取上述措施后,对地下水和周边环境环境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全部得到妥善处置,不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