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在青年抗疫志愿者胸前闪耀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座堡垒。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志愿者的身影。危难之中,方显担当;疫情之下,更显无畏。南堡开发区三友社区志愿者毕英冬就是众多奉献利他、守望相助、挺身而出的党员志愿者中的一员。
       毕英冬是北京世纪京喜建材有限公司唐山地区的负责人,在3月19日唐山突发疫情后,他主动向社区报备了自己的行程,在确定自己与确诊病例没有重合轨迹后,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而此刻他也无法返回公司,被滞留在了南堡的家中。虽然行动被限制了,但他做志愿者的想法已在心中翻涌了无数次。只因他走南闯北,亲眼见过防疫工作者的艰辛,这一次他决定自己来守护生养他的家乡。
甘愿付出,是一心向党的情怀
 
       “我是党员,家乡病了,当然要挺身而出”,他坚定地说道,这一刻党徽就在他的胸前闪耀,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在三友社区做志愿者的这段时间里,他的私家车成为了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运送每天的核酸检测样本,有他;为封控区的居民跑腿买东西、送东西,有他;接送医护人员,有他;护送紧急就诊居民,也有他。只要组织有任务、居民有需要,无论白天或是黑夜、寒冷还是炎热,他都迅速到位,手握方向盘,直奔目的地。就这样,他每天穿梭于社区与南堡的大街小巷之间,每条道路都留下了他驶过的痕迹。
       在这场战役中,他奉献着自己的同时也时刻在为他人着想。即使在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下,他还要争着抢着多干一点,他觉得这样可以为两天没有合过眼的社区工作人员减轻工作量,能为他们赢得休息的时间。
       抗疫有风险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但一句“我是党员,有危险也要上”彰显了身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大事小事他全揽,遇到困难不放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抗疫一线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用心坚守,是有召必回的使命
      在经历了20多天的志愿服务后,毕英冬终于可以回家休整几天,但就在4月19日那天,南堡人民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唐山疫情又一次卷土重来,而毕英冬这一次依旧选择继续坚守。
 
       “谁会开救护车?”一条紧急消息在毕英冬的手机里弹出。当他看见时,不假思索的回复“我会开,我去!”。面对新一轮疫情的侵袭,他豪不犹豫选择再站出来,又变成了令人熟悉的“大白”。
       “我就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他这样调侃自己,认为自己很渺小,能为别人分担的不多。其实,他做的真不少,每次都是全力以赴。虽然经过上次志愿服务的历练,他已经对分配的任务“轻车熟路”,但当坐上救护车、手握方向盘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使命感令他丝毫不能懈怠。争分夺秒的运送核酸检测样本、从区外往区内运输物资......一次次的出行,长时间的驾驶,让他双眼疲惫、双臂僵硬,但为了全区人民的平安健康,他认为这一切都值得。
 
奉献利他,是薪火相传的家风
 
       红色基因,祖孙相传;红色精神,代代发扬。毕英冬的党员情怀、奉献意识深受爷爷奶奶的影响。他的爷爷今年77岁,退休之前一直是村里会计。奶奶今年74岁,之前是村里的妇联主任,老两口都是老党员。他从小就听着爷爷奶奶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亲眼见证爷爷奶奶为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慢慢地,一颗红色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从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成长,更加坚定了毕英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担任校社团联主席,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终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在2013年如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此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深深铭记在他的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去帮助哪里。
       薪火相传的意义还在于让红色基因深植于“下一代”的心灵。“他知道我去做志愿者了”,谈起年仅4周岁的儿子,毕英冬满眼的期许。
       去年毕英冬的奶奶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当他的儿子看见这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时,开心极了,认真地说“我长大了也要成为一名党员”。儿子有这样的想法让他倍感欣慰,因此他希望儿子在快乐成长的同时懂得奉献、乐于助人,继续传递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让奉献精神成为真正的传家之宝。
       这场无声的斗争中,如毕英冬一样的党员志愿者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打头阵、作先锋,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战斗,每一枚熠熠生辉的党徽都诠释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词。